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.1——无危(LC)。
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——兽类》一书中列人受威胁较大的蝙蝠有8种,但在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中却没有翼手目动物。这主要由于研究者及决策者主观上不够重视,对蝙蝠作为益兽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,进而导致对它们的研究严重缺乏, 更谈不上对蝙蝠的保护 。这种状况与我国如此丰富的蝙蝠物种多样性是极不相称的。蝙蝠是夜行性动物,无论物种的消失还是数量的减少都不容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,也许有些种类在我们去研究和利用它们之前就已经销声匿迹了。
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为乱捕滥食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。现行的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主要是保护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,大量野生动物不在保护管理范围,包括绝大多数的蝙蝠。对其猎捕、人工饲养、利用的行为,不能依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进行管控,成为传播、扩散疫病的一大隐患。一些野生动物含有各种病毒,携带各种寄生虫,仅蝙蝠身上就宿生有1000多种病毒。现有的检验检疫手段,无法覆盖蝙蝠可能携带的病原体种类,食用蝙蝠存在巨大风险。人类一旦食用蝙蝠或侵扰其栖息地,就会处于危险之中,有可能带来致命灾难。
“现行的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并未把所有的野生动物纳入保护范围,这不利于防止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,应考虑将保护范围扩展至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其他野生动物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建议,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,尽快组织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,并公布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名录。
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养殖场‘洗白’现象,即把野外捕获的动物放到有养殖许可证的场所短暂笼养,然后进入市场。”吕植表示,“一旦发现此类行为,应注销其许可证,依法惩处非法贸易,同时追究向此类养殖场发放人工繁育许可证机构的责任。”